她们心系平安、牵挂百姓,她们在一次次挺身而出中诠释忠诚,在一次次风雨无阻中彰显担当,在一次次家长里短中书写为民,她们以柔肩担重任,用行动证明“每个她都有无限可能”。
值此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盐城公安推出“她说”特别报道,以“她视角”讲述公安工作,愿每一次的“她说”,都能让平安守护更加掷地有声。
劝阻挽损须及时反诈宣传不停歇
讲述人:阜宁县公安局通榆路智慧警务室民警朱淑慧
我是一名基层反诈女警,和8名专职反诈姐妹组成了阜宁县公安局通榆路智慧警务室预警劝阻巾帼先锋队,负责劝阻辖区被骗群众转账和组织日常反诈宣传。
劝阻被骗群众可不是简单地提醒。骗子会精心设计信息茧房,通过洗脑让受害人躲着民警、不信民警。如何找到受害人、如何让他们意识到被骗、如何追回已经转出的钱,每一步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和骗子斗智斗勇。
人一旦受骗,还会主观给骗子的行为做出合理化解释,因此我在劝阻时经常听到“烦死了”“被骗了是我自己的事情,不要你们管”之类的话,但不管对方如何抱怨,我们还是要对他们负责、对他们的财产安全负责,让执迷不悟变幡然醒悟就是反诈劝阻的意义。事实证明,他们最终都会庆幸于我们的不抛弃、不放弃。
不久前,辖区一个店主遭遇情感类虚假投资理财诈骗,我们和同事上门后对方始终不认为自己被骗,反复强调“就算对方是假的,钱也不要了”。我们连续讲了6个小时,找了大量同类案例才让她醒悟,成功避免了22万元损失。
我觉得做好反诈劝阻需要责任心,还需要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沟通,要能掌握当事人的心理、嫌疑人的心理。
我们劝阻要知道当事人深陷骗局的症结在哪里,是陷入蝇头小利的诱惑,还是深信虚假对象的承诺,见招拆招直指矛盾才能及时唤醒当事人。更重要的是要摸清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及时做好沟通疏导。
我认为反诈工作不是简单的猫鼠游戏,而是对社会信任体系的修复工程。我上门走访时曾被怀疑是冒充警察的骗子,当时我又震惊又难过,意识到诈骗让群众对身边人不信任。所以我觉得反诈的宣传比劝阻、打击更加紧迫和重要,要让群众知道哪些是诈骗,哪些是值得信任的。没有信任,诈骗会更容易得手。
也有人问过我,不管反诈宣传如何铺天盖地还是有人被骗,宣传还有什么用?我觉得虽然我们暂时不能完全杜绝诈骗,但哪怕有一个人因为看到宣传避免受骗,那我们的工作就是值得的。
反诈劝阻讲究时效,骗子全年无休、不分昼夜,我们的勤务就得跟上,必须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上门,第一时间劝阻。虽然很辛苦,虽然有不理解,但每次为群众避免和追回损失,我都有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很幸运能从事这样一个有意义的工作。
用滚烫的初心守护每一程平安
讲述人:盐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巾帼中队铁骑队员芦雪
大家好,我是芦雪。或许我的名字对许多人来说并不熟悉,但提到《一芦有你》里那个骑着警用摩托车劝导交通违法的女铁骑,大家一定印象深刻。今天,我想以第一视角,和大家分享我的工作。
巾帼中队有6名女民警、32名女辅警,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三八岗”女子中队,是承载着盐城人回忆的一支女子交警中队。如今,我们承担着建军路商圈岗点指挥、秩序疏导、违法查纠、交通宣传、护学等工作。
辖区学校、医院、商圈云集,交通要素复杂,高峰期路口机动车流量达2万辆。我们基本是“钉”在路上的,这样能够最有力度保通保畅、最快速度处置警情、最大限度服务群众。印象最深的一次巡逻,是遇到一位大姐车爆胎,手足无措,我立刻帮她换轮胎。她说:“没想到女铁骑还能干这活!”那一刻,我更加明白:温柔不是软弱,而是用专业与真诚赢得信任。
2021年夏天,我参与的《一芦有你》系列短视频突然爆火,一条劝导外卖小哥戴头盔的视频收获600多万点赞,同事们调侃我成了“顶流”。
起初,《一芦有你》只是记录日常工作的Vlog。我骑着摩托车巡逻时,用“夹心饼干”“操碎心”这类俏皮话提醒市民:“可乐好喝吗?头盔扣起来好吗?”“这里不能停车哦,手机玩得开心吗?”这些对话源自真实场景,没想到温柔与幽默的结合,让交通安全宣传变得可盐可甜。截至目前,《一芦有你》已更新96集,播放量突破5.8亿次,涨粉200多万,还被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中央级媒体转发。
走红的背后,是盐城交警守护群众平安出行的初心。这一创新形式不仅让交通法规宣传更具感染力,也展现了新时代盐城交警队伍的形象转型——从严肃执法者转变为群众的“安全伙伴”。
有人问我:“红了之后有没有压力?”当然有。但压力也是动力,督促我不断学习新交规、研究传播规律。如今,《一芦有你》已从单纯喊话扩展到案例剖析、安全科普,甚至与文旅部门合作推广盐城形象。
对我而言,最大的成就感不是流量,而是看到更多人因为我的劝导、普法平安回家。我的故事,是平凡岗位上的平凡坚守,更是新时代盐城交警探索服务型执法的缩影。未来,我愿继续用温柔的声音传递规则的力量,用滚烫的初心守护每一程平安。
辖区群众就是我的亲人
讲述人:射阳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民警姜平静
今年是我在射阳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工作的第5年。作为公安系统基层派出所里为数不多的女民警,我曾面对过这样的疑问:“女同志吃得消社区警务吗?”这些年的社区警务工作历程就是答案:当我又记满一本工作笔记,当警民联络群里的已读变成已解决,当群众从女警官改口称小姜时,性别已不再是标签。社区警务工作需要的不只是雷霆手段,更要春风化雨的耐心,我想,这正是女性身份赋予我的“她”力量。
我来射阳的第一年,因为经验不足,给辖区特殊学校的孩子们上法治课时有些紧张严肃,导致孩子们不怎么找我交流,甚至有些怕我。我查阅相关书籍,摸索亲近他们的方式,调整讲课方式和沟通技巧,还自学简单的手语,渐渐地,孩子们开始主动和我挥手打招呼,还领着我去班级。现在,我的“姜课啦”平安小课堂已开发出菜市场版、广场舞版等版本,我用更加从容的姿态融入群众,为他们撑起法治晴空。
社区警务就像绣花,既要穿针引线的细腻,也要经纬交织的智慧。辖区有家上市公司存在网络安全漏洞,我上门检查时,工作人员对此不以为意。我对接网安大队民警,与企业负责人开展座谈会,介绍企业存在的问题会影响企业征信,进而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和信誉。企业负责人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专人和我对接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后,我们获得了企业负责人的认可和感谢。
守护社区平安,不是我的“独角戏”,还有很多人的共同参与。辖区居民朱先生在我的劝阻下成功避免了被骗,后来朱先生主动要求加入全民反诈的队伍,他自发创作反诈淮剧,并在社区“反诈纳凉晚会”上表演。这种自发宣传的模式已在辖区推广,衍生出反诈评书、反诈农民画,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反诈“生态圈”。此外,还有村居干部、党员、网格员、平安志愿者,和我一起关注独居老人、排查安全隐患……这些“小分子”以涓滴之力汇聚成守护辖区平安的强大合力。
社区民警的日常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家长里短的琐碎。当群众把“有事找警察”变成“有事找小姜”,当特殊孩子用手语表达对我的喜欢和夸赞,我想,这就是群众回馈给基层民警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