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盐城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收到一面印有“人民警察心系群众神警雄风为民解忧”的锦旗。此前,市民董先生的儿子因与家人闹矛盾离家出走,且未携带手机,董先生遂向警方求助。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立即启动失联失控人员查找机制,通过3小时排查寻找,最终找到了孩子。
多行惠民之举、善谋便民之策、务求利民之效,让百姓口碑成为公安工作生动注解。2024年以来,盐城公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各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用心用情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有效增强盐城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开言路听民声
2024年8月26日,市民陈文到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东城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由于无法提供合法稳定住所证明,业务难以办理。派出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民警了解后,协调亭湖新区管委会帮助调取历史建房执照等相关记录。最终,陈文如愿办好业务,节省了时间,减少了麻烦。
“我们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载体,拓宽群众意见收集渠道。”盐城市公安局政务服务支队副支队长于晋介绍,目前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出入境服务大厅、车辆管理所、派出所等窗口服务场所已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198个,并设置“办不成事”登记簿,深入了解群众对政策的需求及建议,加强主动治理。
2024年12月11日,盐城市公安局全访评民意监测中心收到“不满意”短信回复,报警人对前一日交通事故认定结果不服。访评员立即流转并全程跟踪督办,处警民警主动联系报警人进行解释,并出示相关证件和依据。访评员再次回访时,报警人表示满意。
如何进一步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盐城市公安局警务督察支队支队长唐忠介绍,盐城公安依托全访评民意监测中心,及时发现公安工作短板弱项,倒逼执法执勤规范化,让群众在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顺应民意、惠及民生。开通“局长热线”和“派出所所长热线”、在校园设置“平安信箱”、打造平安服务中心……盐城公安广开言路听民声,准确了解盐城百姓所思所盼,精准施策,再从“办成一件事”延伸至“办成一类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回应期待护民安
找准问题是为了精准发力。盐城公安针对群众关切问题,花大力气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提质工程、智慧安防村居建设等为民办实事项目,用可见可感的平安回应百姓期待。
“以前这个路口像Y又像T,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现在改成十字路口,还加上了防护栏,近一年都没发生过事故。”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102县道边修车工姚师傅对县道与盐青路交叉口的整治成效不住赞叹。
这是盐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的一个缩影。2024年以来,盐城公安针对道路交叉口、中开口、测接口“三口”部位开展针对性治理,列出4500余条治理清单,通过安装灯控照明设备、AI语音提示、盲区预警系统等安全设备,以农村路口“小改造”促进安全水平“大提升”。
路口“清患”的同时,盐城公安还大力推进货车“清盲”、宣教“清风”工作,通过盲区预警系统让货车司机视野更广、感知更灵敏,通过常态化宣传教育提升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盐城道路交通亡人事故数、亡人数连续3年下降。
此外,针对农村地区安防相对薄弱的特点,盐城公安大力推进智慧安防村居建设,将实用管用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通过一系列安防设备提档升级,让百姓生活在农村更放心、更安心。
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盐城公安创新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对上学期间滞留校外学生进行全面摸排,对发现的辍学、逃学、厌学学生逐一上门见面,对家长进行提醒,规劝学生入学。2024年,盐城未成年人刑事发案数、抓获数、重复犯罪数同比大幅下降。
聚焦关切解民忧
“警察同志,我在杭州,急需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2024年11月11日,盐城市公安局盐南高新区分局新都派出所“盐之e警”综合服务窗口民警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民警立即为其开辟“绿色通道”,远程视频连线,指导其在线上传单位介绍信、个人身份证,仅用5分钟就办好了证明手续。
“我们在系统平台、运转机制、服务渠道、场景应用四个关键环节上持续发力,自内而外打通线上服务‘堵点’‘难点’,实现公安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盐城市公安局政务服务管理支队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累计建成“盐之e警”窗口236个,推动116个公安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配套建成198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推广应用“一拍共享、一照通用”“远程体检”等便民举措,实现群众办事“就近可办”“一次可办”。
以百姓心为心、以群众事为事,盐城公安在延伸政务服务触角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全面实现新生儿出生、开办旅馆等9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户籍证明等11个事项“跨省通办”。
盐城公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积极探索对矛盾纠纷的全周期治理,不断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用实际行动促进社会持续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