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警方资讯>警务动态

人民公安报:让更多的人记住你

来源: 4月1日《人民公安报》上一篇警方抓获“特殊”盗窃人 下一篇“猴王”负气出走掉入湖中,边防民警及时救 .. 发布时间:2016-04-05 00:00

       又近清明,每到此时节,情绪的钟摆总是不听使唤,将记忆之门撞开,顾瑛、杨松林、张作田、李春潮……一个个牺牲的战友,像胶片一样在眼前回放,生与死的拷问常常提醒自己:不能懈怠,好好工作,告慰战友。
        由于工作关系,2003年以来,我每年要去江苏省内多地的殡仪馆,与牺牲的战友进行最后的告别。我和这些战友,算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说“熟悉”,是因为当他们离去、牺牲时,我曾用手中的笔,去追寻过他们。他们在工作中的较真、智慧,他们在生活中的嗜好、秘密,甚至是他们夫妻间的误解、恋人间的不理解,我都曾那么近距离地挖掘、采访过,他们于我,是再熟悉不过的战友、兄弟。
        说“陌生”,确实如此。杨松林牺牲前,我们不曾谋面,和徐茂华也仅仅是两面之缘,而和交警许强不仅未曾谋面,告别时,他因那场惨烈车祸已是“面目全非”,还有曹永清、穆大勇、赵三荣、徐祝明、徐长根、陈鹏……我们都素不相识,但又就此一生相随。
        想到这些牺牲、离去的战友兄弟,我拿什么来告慰他们的铁骨铮铮,我又拿什么来安慰他们的白发双亲与爱妻娇儿?我唯一能做的就是——
        让更多的人记住你!

        ●一封寄往天堂的信
        无法忘记2003年11月3日那一晚。在江苏北大门,邳州铁富收费站附近,杨松林巡逻遇上了5名作案后逃窜的歹徒,8公里的追击堵截;5分钟的生死较量;37刀和1颗子弹;14米长的血迹……松林兄,你就这样用血肉之躯矗立起了一座人民警察“打击犯罪、护卫平安”的巍巍丰碑。
        你壮烈牺牲的消息传来,省公安厅组织了阵容强大的报道组实地采访,我得以走近你、认识你。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在邳州8天的采访中,作为宣传组一员,我仔细了解了你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被你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报道组最终配合完成了20万字的报告文学集《平安卫士》的采访任务,还撰写了长篇通讯《热血英雄杨松林》(上、下篇)在多家媒体刊发。不久,公安部追授你“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你为革命烈士,并追授你“平安卫士”荣誉称号,各级党委纷纷作出向你学习的决定。
        至此,我的一项工作任务算是圆满完成。但每当夜深人静时,你18岁女儿杨红的那双泪眼总是在我眼前浮现,挥之不去。而从采访以来一直积聚的情绪也横亘在胸口,无法释放。
        我安慰杨红勇敢面对,把对父亲的爱融于笔端。一个月后,杨红寄来了一篇手写的还不太成形的文章,但有许多文字和细节表达了对父亲的真挚情感。在此基础上,我加入自己采访时的感受,用两天时间整理了6000字长篇书信《爸爸,天堂里有警察吗?》。
        那是一个周末,办公室里静悄悄的,当我敲完最后一个字关上电脑,再也控制不住,泪流满面,长时间积聚下来的情感负重在那一刻得到了释放。
        雨果说,逻辑只是理智,感情往往是良心;前者是从人类本身来的,后者是从天上来的。后来,这封长篇书信被数十家报纸杂志刊用。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百姓,闻之无不伤心落泪。
        在省公安厅组织的杨松林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杨红深情地诵读了这封信,当时全场静默6分钟。许多当了二三十年的警察对我说,听到这封“家书”,实在情难自抑。13年过去了,人们在追忆杨松林时,仍会对她女儿感人肺腑的祭文记忆犹新。
        而这正是我认为的“宣传”,也是我一直努力坚持的“宣传”。
        我只想让更多的人记住你,英雄杨松林!

        ●一则特殊广告,见证一名优秀民警
        我常常感怀,自己有幸是一名警察的同时还负责公安宣传工作,让我有幸结识到队伍中的许多精英与英雄战警。
        雨花台烈士陵园中的江苏公安英烈纪念墙,上面镌刻的好多名字都曾是我的采访对象,每一次采访都是对灵魂的一次拷问,因为你们,我不敢懈怠;因为你们,我不敢虚度。
        徐茂华,我记得和你相识于2003年年初,当时公安厅抽调160多名机关干部,组成若干个工作组到基层指导工作,我被下派到镇江市下辖的扬中市公安局。那是第一次听到你的名字。39岁的你患上了肝癌,虽然进行了换肝手术,但效果不甚理想。时任镇江市公安局有关领导告诉我,两年不到,镇江市公安局已有9名同志病逝在工作岗位上。这就是我们的基层民警,常年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和压力,我受到了强烈震撼,想去看看你。
        茂华,你还记得吗,那是一个周六,我从扬中赶到镇江,我们在医院肿瘤治疗中心见的面。
        洁白的病床,干净的被褥,吊瓶静静地滴着药液。1.8米的大个子躺在病床上还显得有些空荡,蜡黄的脸犹如一张旧报纸,记录着被病魔摧残的痕迹。这就是你给我的最初印象。
        那天,你的心情特别好,跟我讲了很多事。你的童年、求学经历、从警之路、领导、同事、父母、妻儿……讲到动情处,几次泪洒衣襟,泣不成声。
        我试图给你一些鼓励和安慰。你苦笑道:“我学过医,知道最后的结果。”
        我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
        这时,你突然提出一个令我非常吃惊的问题:“能否帮我一个忙?”我一愣,小声问:“什么忙?”你吃力地抬起头,望着窗外:“我女儿才5岁,还不懂事,我想留给她点东西,让她长大后知道,他爸爸是个——硬汉警察。”你说这句话时,右手攥紧了拳头。
        那一刻,我再也管不住自己的眼泪,我们就此约定,我一定为你写点文字,但你也要给我好好活着。
        茂华啊,为了满足你的“要求”,也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我沿着你18年前的从警之路采访你的领导、战友、同事,走访你服务过的街道、学校、商场……
        你的从警经历非常简单,1985年7月警校毕业后,分配在大市口派出所当了14年民警,其间干过内勤,也被抽调到上级机关帮助工作,但更多的时间是当户籍警。1999年,京口分局大市口刑警大队成立,你被调去当探长,每次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出色。
        你唯一的荣誉就是当选为“京口分局十大优秀刑警”,而京口分局的刑警总共才几十人。
        是你表现不好吗?分局领导的回答又打消了我的疑虑,说你有好几次立功的机会,你都让给别人了。
        从未立过功受过奖、非常平凡的人,我到底该怎样记录你的事迹,我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但是有个老大妈的话给了我很大启发,“他在大市口工作了这么多年,为老百姓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如果知道他得了绝症,不知有多少人去看他。”大妈的这句话让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3月2日,我来到镇江市民喜爱的《京江晚报》广告部,广告部的一位负责人接待了我,他用了近10分钟的时间阅读了我撰写的几句话,良久才对我说:“我们从来没有登过这样的广告,你登这个是什么意思?”我回答的很简单,就想检验一个普通民警的人格魅力!
        就这句话,他感动了。应收600元的广告费,他只收了300元。
        第二天,《京江晚报》在头版刊登了这则特别的广告:《民警徐茂华,病了》——
        39岁的徐茂华累倒了
        徐茂华被医院诊断为肝癌
        徐茂华的右肝叶已被切除三分之二
        徐茂华的肝脏门静脉癌栓细胞随时可能扩散
        徐茂华正在医院肿瘤治疗中心进行化疗
        这篇不足80字的文稿在墨绿色底纹的衬托下,用醒目的字号分5行排列,一行比一行长,是检验、也是邀约,更是佐证。茂华,你将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
        宁静的医院不再宁静,从机关干部到媒体记者,从街道居委会主任到下岗工人,从大学教授到聋哑学校的老师、学生……市民以不同方式前往医院看望、慰问你。一周后,狭长的过道被众多的花篮挤满。

        他们是怎么认识你的?他们与你之间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你在他们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茂华,知道吗,这个时候我才开始采访,我才终于挖掘到在你平凡外表下的那一颗炙热的男儿心。我很快撰写出了6000多字的长篇通讯《老百姓讲述的警察故事》,《人民公安报》《法制日报》《江苏法制报》等多家媒体相继刊用。徐茂华的事迹很快引起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的关注,经省委宣传部组织,徐茂华被列为省级典型进行宣传。
        茂华,我履行了对你的承诺,可是你呢,当年的9月26日,你还是走了……
        此后,茂华,你知道吗,有一个熟悉我们之间故事的朋友这么说我俩,“一个普通的、患了重病的民警被省委宣传部列为典型进行宣传,缘于一个民警对另一个民警的爱。”

        ●没有硝烟的战场,我要站好我的岗
        从年轻时稚拙握笔投稿到现在成为一名宣传老兵,我一直有着剪贴报纸的习惯。每年年末翻开一页页的剪报,是对自己工作的检阅,也是新的鞭策。我也一直认为,宣传就是舆论场的攻坚战,英雄在一线抛洒热血与生命,而我也要站好我的宣传岗、守住我们的舆论场。
        2007年11月1日这天,江苏省级媒体及南京地方媒体的头版位置给了一名年轻的交警——许强。《晨雾,被鲜血染红》《雾中救人,年轻交警献出30岁生命》《一位交警的最后十分钟》……这是各家报纸报道的标题,都在为这名年轻的警察失去生命而惋惜,更为他在危难时刻的救人壮举点赞。
        许强,那时参加公安工作仅7年,是扬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扬溧高速大队民警,牺牲时还没有女朋友,距30岁生日还差44天。如果不是那场突如其来的惨剧,我想我永远都不可能走进这个年轻民警的世界,去熟悉他、了解他。可是,这样的熟悉与了解,我宁愿一辈子都不要!
        回想许强牺牲的现场,极其惨烈。那天,江苏大地被入秋以来最大的一场浓雾笼罩着,扬溧高速实施了特级交通管制。许强和战友在高速公路上执行车辆分流指令。一辆半挂货车撞上了分流锥桶,紧接着一辆面包车又撞上了半挂货车。许强在对面包车实施救人的过程中,被两辆大货车撞击,警服被碾磨成了“纱”,警帽飞落一旁,高速路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血路。
        做了7年交警的许强,又怎么会不明白,在大雾笼罩的高速路上救人,就是在和死神争分夺秒,但他没有怯懦,在生死救援的瞬间没有片刻犹豫。
        许强是早晨牺牲的,我晚上8点多接到消息赶到扬州,注定这是一个伴着泪水的不眠之夜。和许强,我们未曾见过一面,就连最后那一场告别,你也因事故惨烈“面目全非”,我无法面对面地去认识你。“除了学习掌握一定的业务本领外,还需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是工作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这是你写在工作笔记本上的。这不就是你在生死救援那一刻为什么毫不犹豫的答案嘛!这之后,便有了11月1日的媒体密集式宣传。
        在当下的自媒体时代,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凸显,怎样在舆论的阵地中坚守,我常常有种紧迫感。
        就在今年1月18日,盐城交警陈飞在高速路上执法,不幸被车辆撞击殉职,警方信息发布后,有不少网友送上了哀思,感叹交警工作的不易,可是也有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在肆意指责甚至谩骂民警。这时,大丰区公安局的骆圣宏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发表了《爸爸再也不用巡逻站岗了》的文章。我看到后连夜整理,用陈飞4岁女儿的稚言做新闻标题,将文字重新梳理后向各家媒体推送,很快,所有的主流媒体网站都刊发了这篇稿件,迅速将负面舆情扭转。
        回望在公安宣传岗位上的这十几年时光,仔细梳理先后采访或组织采访的因公牺牲民警,他们被组织上追授“一级英模”、“二级英模”、“烈士”等荣誉称号,他们的名字不仅被镌刻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江苏公安英烈纪念墙上,也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清明时节,谨以此文祭奠我那些为公安事业献身的战友们,你们一路走好!


来源:4月1日《人民公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