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begin-->盐城“三位师父”赋能执法规范化建设<!--<$[标题]>end-->](/picture/0/s_040edac93c0d459b8659989a27d55352.jpg)
当人工智能遇上公安执法,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盐城市公安局以“三位师父”的生动实践作出回答:科技赋能执法全流程,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近日,东台市公安局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这正是盐城公安智慧执法新模式结出的硕果。
数字师父:过程“上云”,把牢案件质量关
“叮!”近日,盐城市公安局盐都分局民警吴高舰收到一条系统预警:“您办理的侵犯著作权案中,扣押的5万元赃款和3部手机尚未制作扣押笔录,请立即补充。”吴高舰立即对照提示,连夜补全手续。
这样的实时提醒,源于盐城公安自主研发的案件智能审核辅助系统。这位24小时在线的“数字师父”,能逐页“阅读”电子卷宗,从证据链条到法律条款,从办案程序到文书格式,全方位为案件“体检”。
“以前得等法制部门审核才能发现问题,如同病人做完手术才照X光,修改起来费时费力。”东台市公安局法制大队民警戴鼎表示,现在系统实时纠错,就像有个老师父手把手教,不仅办案质量提升,年轻民警成长得也特别快。
数字师父的“火眼金睛”背后,是强大的智能分析能力。系统依托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精准识别卷宗关键要素,为案件办理装上“导航仪”。该系统运行以来,盐城公安执法问题发生率下降34%,单起案件审核时间从6小时压缩到1.5小时,民警执法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
系统还开发了“执法知识问答”功能。民警输入关键词,即可获取相关法条和典型案例。“就像把整个法制科装进了口袋。”盐城市公安局盐南高新区分局黄海派出所民警陆云潇说。
幕后师父:现场“上屏”,打造透明警务
“注意!现场需采集三个以上角度的录像,赌资账本也不能遗漏!”近日,在射阳县某商铺涉赌警情处置现场,民警刘鹏飞的执法记录仪画面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大屏前,该局法制大队民警袁海燕边看边指导,变身“云端教官”。
通过4G执法记录仪、警用无人机等设备,盐城公安实现重点警情现场画面实时回传。后方专业警种和法制民警作为“幕后师父”,通过可视化系统随时提供执法指引。针对赌博、家暴等12类高频警情,他们还制作了“执法锦囊”,民警扫码即可获取标准化指引。
在盐城市公安局全访评中心,另一块大屏实时滚动群众评价。督察支队民警卢日东介绍,一旦出现投诉预警,他们立即调取执法记录仪拍摄的视频进行复核,既接受群众监督,也保护民警权益。今年以来,全市因执法不规范引发的投诉数下降47%,群众满意度升至98.6%。
纠错师父:复盘“上心”,锻造执法精兵
“当时应先控制驾驶人……”近日,大丰区公安局警营沙龙内,实战教官李睿正带领民警复盘一起寻衅滋事警情的处置过程。大屏幕上,执法记录仪画面定格在嫌疑人挣脱的瞬间。民警们你一言我一语,分析处置过程中的得失。
这样的“执法诊所”已成为盐城民警每周的“必修课”。从接处警到案件办结,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复盘素材。今年以来,盐城公安已开展专题复盘36场,整改执法瑕疵127处。
更厉害的“纠错师父”,要数案件智能审核辅助系统的“笔录矛盾分析”功能。6月11日,亭湖分局办理聚众斗殴案件时,系统自动比对6名嫌疑人的供述,发现张某关于作案时间的描述与其他人的供述不一致。民警顺藤摸瓜,最终突破其心理防线。
“现在办案像玩‘密室逃脱’,系统不断给出提示。”办案民警刘振说。盐城公安还建立了“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轻微问题亮“蓝牌”提醒、严重问题发“红牌”督办,实现执法风险动态清零。
在市县两级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民警享受“一站式”智慧服务。从信息采集到涉案物品保管、从法律援助到价格认定,26项服务集成办理。“以前跑七八个部门,现在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刚轮岗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民警罗茂乔感慨。
从“人盯人”到“云管云”,盐城公安的执法规范化建设走出了一条智慧赋能的新路子。三位看不见的“师父”,让执法既有科技硬度,又有人文温度。